银联VISA“恩仇录”
发布时间:2010-07-15 17:02
在线咨询
重要提醒:本网站所发布内容为转载资讯,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内容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凡私自告知添加联系方式、保证无条件入职、收取各种费用等信息,请保持高度警惕,防止上当受骗造成各种损失。
近日VISA和银联之间的对战闹得沸沸扬扬,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已成为大家的热议话题。毕竟,现在的城市居民,谁的手上没有一张信用卡?但是注意到信用卡开头数字,并了解其代表的含义,恐怕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然而,VISA的一纸公函,令很多人突然发现,即使是同时印有银联和VISA字样的双币信用卡,只要是以“4”字开头就意味着选择了其交易将通过VISA的支付网络进行处理。如果在海外消费刷卡或是取现,消费者就要为此承担两次汇率波动的风险与兑换的费用(先将消费的港币金额换算成美元,再换算成人民币进行还款),还需要承担1.5%的货币兑换费用。据测算,国内将有超过5000万张信用卡将为此受到影响。
而此前,只要持卡人声明走银联通道,银联就会根据当日的港币对人民币的牌价,在账户中直接扣除相应的人民币数目,无需兑换手续费用。很显然,这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是最为经济实惠的付款方式。
一切的改变只源于,VISA国际组织近日向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从今年8月1日起,凡是在中国大陆境外受理带VISA标识的双币种信用卡时,不论是刷卡消费还是ATM取现,都不得走中国银联的清算通道,否则VISA将重罚收单银行,第一次将罚款5万美元。如果收单银行再犯,每月将罚款2.5万美元。
消息一传出,立刻被视为全球银行卡大佬对全球最大市场银行卡大佬的一次挑战。VISA和银联也即刻被推上风口浪尖,一场公开博弈就此开始此情只待成追忆
此刻,被看做是中国银行(601988)卡对手的VISA,可以说是中国银行卡业的“拓荒者”。
早在在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之前很长一段时间,VISA实际上担负起了中国“银行卡教父”的角色。1993年,VISA组织在北京开设代表处时,中国银行(601988)卡行业还处于“蛮荒时代”。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VISA和万事达两大国际品牌一直是中国银行卡市场的领路人和培育者,包括建立中国第一家银行卡研究培训中心,投资数百万元设立VISA奖励基金,培训了数以千计的中国内地银行卡系统的员工。中国第一张银行卡就是于1985年发行的VISA卡。
2002年3月,由80多家国内金融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银联。三个月后,银联加入VISA和万事达,成为其签约收单机构。此后VISA对银联的扶持又继续了很长时间。就连银联的规章制度,都是按VISA英文版翻译过来的。
一个2005年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使用以4字开头的VISA标准和品牌的银行卡达2.8亿张,而以6字开头的中国银联卡当时仅为8600万张。
“要做中国的VISA。“这是中国银联在成立大会上的誓师宣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银联正在一步一步实现曾经立下豪言壮志。2007年上半年,银联标准卡发卡量进入爆发性增长阶段,交易量持续激增。截至2009年底,银联境外发卡总量为700万张,境内发卡量则超过20亿张。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中国银联在VISA这位名师的带领下,开始逐渐成长壮大,在中国境内甚至包括港澳台,其风头更有盖过师傅之势。
此时的银联,和VISA也早已由师生演变为对手。
2003年下半年,银联提出希望借助VISA或万事达的全球网络,让8亿张人民币借记卡走出国门,却遭到了二者的反对,他们均以不符合国际标准和当初协议为由表示拒绝。
银联被迫单干,隔阂也由此而生。中国银联认识到,曾经亲密的师生已经成为商战中的对手。如果不发展自己的品牌和标准,就注定只能成为区域化支付清算组织。2004年,银联开始国际化的艰难跋涉。
而在寄望于通过入股中国唯一的支付清算组织——中国银联,获得内地银行卡共享网络资源的愿景破灭后,VISA选取了以合资组建公司作为落地中国市场的次优选择。在一张VISA卡上显示双币标识,也成为VISA在中国市场上的特例。
直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双方的矛盾进一步升级。由于VISA是奥运唯一支付服务赞助商,银联标准卡被拒于奥运现场门外,而VISA单标识奥运卡同样在银联渠道遭遇“说不”,由于不能经银联渠道而只能经VISA渠道支付结算,商户被迫提高扣率,需多交15%-20%的手续费。
2010年3月,美国三大信用卡公司———VISA公司、美国运通公司和万事达卡公司要求美国贸易官员采取行动,迫使中国开放信用卡市场,并声称会就信用卡准入问题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投诉,此事导致双方矛盾进一步尖锐化。近一两年,中国银联开始停发与VISA合作的双币信用卡,但与万事达仍保持合作发卡关系。
此次,VISA公开叫板令双方矛盾公开化,曾经的亲密师生关系就此荡然无存,往事只能成为追忆。
VISA公然叫板的背后
中国有句老话: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这显然已成为VISA的难言之痛,身为全球银行卡组织的老大,在中国市场培育投入多年,但始终处在中国高达4.93万亿人民币(约合7227亿美元)的支付流程市场之外,尚未建立完整的发卡持续。
眼看银联加速扩张版图,VISA似乎已经再难以容忍其日渐做大。
据记者了解,VISA等国际卡组织并不能从双币卡境内业务中获得收益,因为国内人民币银行卡清算网络仍然维持银联独家运营状况;另一方面,双币卡的境外交易还面临着银联在海外的“通道”竞争。由于刷银联卡无需兑换费用,降低成本,中国出境游客基本都将银联卡作为首选支付工具,令VISA、万事达双币卡的海外收益大受威胁。
中国银联今年年初发布的一则数据显示,2009年境内银行卡跨行交易保持增势,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分别达到69.4亿笔和7.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和66.8%。
“你不让我铺国内,我就不让你铺境外”!分析人士认为,利益之争是VISA封杀中国银联海外渠道,以逼迫中国开放国内银行卡渠道的主要原因。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