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冲刺考点(2)
发布时间:2010-10-27 13:52
在线咨询
重要提醒:本网站所发布内容为转载资讯,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内容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凡私自告知添加联系方式、保证无条件入职、收取各种费用等信息,请保持高度警惕,防止上当受骗造成各种损失。
第二章 银行经营环境
一、银行招聘纲
1.2.1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运行
经济结构
经济全球化
1.2.2金融环境
金融市场
金融工具
货币政策
二、知识要点提示
本章概要
本章通过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两个部分对银行经营所处的环境进行了介绍。经济环境构成银行运行的基础条件和背景,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状况。本章主要从宏观经济运行、经济结构和经济全球化三个角度介绍了银行所处的经济环境及其对银行经营的影响。金融环境对于银行业有着直接的影响,银行业是金融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主要从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货币政策三个角度介绍了银行所处的金融环境及其对银行业务和银行管理的影响。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亦称经济循环或商业循环,是指经济处于生产和在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经济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经济波动的周期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
2.1.2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对商业银行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从间接的角度来看,经济结构会通过影响一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来影响商业银行。从直接的角度来看,经济结构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主体对商业银行服务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特征。
1.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行业。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占比低的重要原因。
2.消费投资结构
从支出角度来看,GDP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部分构成。其中,消费包括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投资也称为资本形成,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其中含房地产和非房地产投资)和存货增加两部分;净出口是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形成的差额。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私人购买住房的支出,包含在投资的固定资本形成中,不包含在私人消费之中。
在中国,推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投资,而私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对象是企业,业务结构是批发业务的结构。
2.1.3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关系及其对银行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以及由此导致的金融全球化,必然引起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银行的全球化,并由此对银行带来巨大影响
金融工具
2.2.2金融工具
1.金融工具的种类划分及各类型代表
2.债券、股票、可转换公司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
|
划分标准
|
分类
|
释义
|
按期限的长短
|
短期金融工具
|
期限一般在1年以下(含1年)。(商业票据、短期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等)
|
长期金融工具
|
期限一般在1年以上。(股票、企业债券、长期国债)
|
按融资方式
|
直接融资工具
|
包括政府、企业发行的国库券、企业债券、商业票据、公司股票等。
|
间接融资工具
|
包括银行债券、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人寿保险单等。
|
按投资人所拥有的权利
|
债权工具
|
代表是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分为企业债(即公司债)、国债(按偿还期不同分为短、中、长期债券)和金融债(是筹措中长期贷款的资金来源)三大类。
|
股权工具
|
代表是股票,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一经认购,持有者不能以任何理由要求退还股本,只能通过证券市场将股票转让和出售。按股票所代表的股东权利划分,股票可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根据上市地点及股票投资者的不同,股票可分为A股、B股、H股、N股。
|
混合工具
|
可转换公司债券-可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股票的特殊企业债券。兼具债券和股票的特性。
|
证券投资基金:通过发行基金凭证将众多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赶来,由专业的投资机构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投资制度。
|
按金融工具的职能
|
用于投资和筹资的工具
|
股票、债券等
|
用于支付、便于商品流通的工具
|
各种票据
|
用于保值、投机
|
期权、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
|
货币政策工具
|
|
货币政策工具
|
公开市场业务
|
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中国人民银行从2003年开始面向商业银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
存款准备金
|
指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两部分。它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按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2004年,我国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主要内容是商业银行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
|
再贷款与再贴现
|
再贷款: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分为三类:一是为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需要而发放的贷款;二是为处置金融风险的需要而发放的贷款;三是用于特定目的的贷款(如对地方政府、支农等)。
|
再贴现:指金融机构为取得资金,将未到期贴现的商业汇票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转让票据的行为。再贴现政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影响商业银行融入资金的成本,二是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促进资金的高效流动。(1986年开展再贴现业务)
|
利率政策
|
利率分类
|
市场利率、官方利率、公定利率(民间金融组织)
|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扣除通胀因素)
|
固定利率、浮动利率(一般调整期为半年)
|
短期利率(1年以下含1年)、长期利率
|
即期利率、远期利率
|
利率政策
|
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
调整金融机构的法定存贷款利率
|
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
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
|
汇率政策
|
汇率分类
|
基本汇率、套算汇率
|
固定汇率、浮动汇率
|
即期汇率、远期汇率(远期差价分升水、贴水、平价)
|
官方汇率、市场汇率
|
汇率政策
|
选择相应的汇率制度(最基础、最核心部分)
|
确定适当的汇率水平
|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
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货币篮子
|
窗口指导
|
中央银行利用自己的地位与声望,使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金融机构通报金融形势,说明中央银行意图,劝其采取某些相应措施,贯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