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协会首次发布《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1-08-01 23:42
在线咨询
重要提醒:本网站所发布内容为转载资讯,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内容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凡私自告知添加联系方式、保证无条件入职、收取各种费用等信息,请保持高度警惕,防止上当受骗造成各种损失。
2011年7月29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京发布《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0-2011)》。发布会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主办,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出席活动并致辞,报告牵头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报告进行现场解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易诚、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副主任张晓朴、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峰应邀对报告进行了点评。发布会由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远年主持。
该报告是中国银行业协会成立以来,所组织编纂的第一份系统描绘银行业全貌的大型年度报告。撰写该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向全球各国和社会各界展示中国银行业2010年改革发展的“全景图”;就银行业经营管理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对2011年、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内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和研判。该报告力求突显权威、专业、全面、深入的特点。
报告的编纂工作由协会研究委员会组织协调,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交通银行牵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发银行、上海银行、北京农商银行、汇丰银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12家金融机构共同参与。报告的编纂还得到了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有关部门以及协会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
报告共分为10篇、37章、26万字,分别从发展环境、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发展转型、服务改进和履行社会责任、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发展业绩、机构分类等方面对中国银行业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介绍、分析与展望。
报告显示,201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中国银行业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克服种种不利影响,信贷投放平稳有序,盈利能力明显恢复,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着力推动了发展方式的转变,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信贷投放相对平衡,盈利增速显著回升。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银行监管政策,主动调整放贷节奏。信贷增速有所放缓,投放节奏更为平衡。在规模增长和息差提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净利润增速明显回升。
——业务转型稳步推进,中间业务增长提速。小企业、个人贷款增速较高,均超过总体贷款增速,在总贷款中的比重相应上升。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速度有所提高。
——综合经营试点稳步推进,国际化发展进程加快。商业银行开展了在境内设立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试点,并不断提升综合经营的协同效应。大型银行的国际化进程继续推进,跨文化经营、跨境风险管理的水平稳步提高。
——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不良贷款继续“双降”。不良贷款的结构进一步好转,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商业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水平继续攀升,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
——组织架构不断完善,流程银行建设持续推进。构建战略业务单元,强化板块运作和条线管理。着力精简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增强战略执行能力。推进前中后台分离和集中化运营,提高业务管理效率。
——持续改进金融服务,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树立科学服务的理念,多管齐下、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出色地完成了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金融服务工作。将社会责任纳入发展战略和日常管理,以社会民生福利目标引导信贷资源配置,以低碳金融支持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无私奉献精神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以人本管理构建和谐行业。
报告预计,2011年全年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风险因素和不确定性犹在。中国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物价上涨压力持续加大,货币政策保持稳健,银行监管更加科学、高效。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行业仍将保持稳健运行态势。
杨再平专职副会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银行业协会首次发布银行业发展报告意义重大:一是银行业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推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及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这样重要的行业不能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年度发展报告;二是此报告为银行业界各层级从业人员了解行业整体发展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参考;三是为外界全面深入了解银行业真实发展情况提供了一个权威性参考,也让如“农信社近3000家,较好的不到十分之一”、“九成农信社濒临倒闭”那样的严重歪曲不实报道不驳自亏;四是向世界展现中国银行业真实发展,也让某些国际评级机构不顾客观事实恶意唱衰中国银行业的所谓“评级预言”不攻自破。
连平副主任对报告内容进行了逐篇解读,并表示,该报告运用从业者的知识和经验,秉承独立思考的精神,力求以专业研究的视角和客观深入的分析,系统性介绍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情况,深刻揭示银行业经营管理的规律,以使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更加准确地认识中国银行业。
三位点评嘉宾认为,该报告定位准确、方法科学、结构合理,数据占用和资料来源较为丰富科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学术参考价值,对于推动社会各界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了解和研究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