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司信贷》第十章考点串讲
发布时间:2011-12-16 14:05
在线咨询
重要提醒:本网站所发布内容为转载资讯,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内容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凡私自告知添加联系方式、保证无条件入职、收取各种费用等信息,请保持高度警惕,防止上当受骗造成各种损失。
考点重点突破
第一节 对贷款人的贷后监控
(一) 经营状况监控
经营风险主要体现在:
① 经营活动发生显著变化,出现停产、半停产或经营停止状态;
② 业务性质、经营目标或习惯做法改变;
③ 主要数据在行业统计中呈现不利的变化或趋势;
④ 兼营不熟悉的业务、新的业务或在不熟悉的地区开展业务;
⑤ 不能适应市场变化或客户需求的变化;
⑥ 持有一笔大额订单,不能较好地履行合约;
⑦ 产品结构单一;
⑧ 对存货、生产和销售的控制力下降;
⑨ 对一些客户或供应商过分依赖,可能引起巨大的损失;
⑩ 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关系变化,如供应商不再供货或减少授信额度;
⑪ 购货商减少采购;
⑫ 企业的地点发生不利的变化或分支机构分布不合理;
⑬ 收购其他企业或者开设新销售网点,对销售和经营有明显影响,如收购只是基于财务动机,而不是与核心业务有密切关系;
⑭ 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性、经营性固定资产;
⑮ 厂房和设备未得到很好的维护,设备更新缓慢,缺乏关键产品生产线;
⑯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存在偏差,或计划执行出现较大的调整,如基建项目的工期延长,或处于停缓状态,或预算调整;
⑰ 借款人的产品质量或服务水平出现下降;
⑱ 流失一大批财力雄厚的客户;
⑲ 遇到台风、火灾、战争等严重自然灾害或社会灾难;
⑳ 企业未实现预定的盈利目标。
(二) 管理状况监控
企业管理状况风险主要体现在:
①企业发生重要人事变动,如高级管理人员或董事会成员变动,最主要领导者的行为发生变化,患病或死亡,或陷于诉讼纠纷,无法正常履行职责。
②最高管理者独裁,领导层不团结,高级管理层之间出现严重的争论和分歧;职能部门矛盾尖锐,互相不配合,管理层品位低下,缺乏修养。
③管理层对环境和行业中的变化反应迟缓或管理层经营思想变化,表现为极端的冒进或保守。
④管理层对企业的发展缺乏战略性的计划,缺乏足够的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如有的管理人员只有财务专长而没有技术、操作、战略、营销和财务技能的综合能力),导致经营计划没有实施及无法实施。
⑤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以短期利润为中心,并且不顾长期利益而使财务发生混乱,收益质量受到影响。
⑥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重大的不利变化。
⑦中层管理层较为薄弱,企业人员更新过快或员工不足。
(三) 财务状况监控
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
①企业不能按期支付银行贷款本息;
②经营性净现金流量持续为负值;
③产品积压、存货周转率下降;
④应收账款异常增加;
⑤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下降;
⑥短期负债增加失当,长期负债大量增加;
⑦银行账户混乱,到期票据无力支付;
⑧企业销售额下降,成本提高,收益减少,经营亏损;
⑨不能及时报送会计报表,或会计报表有造假现象;
⑩财务记录和经营控制混乱。
除上述监控内容外,银行应核实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
(四) 与银行往来监控
与银行往来异常现象包括:
①借款人在银行的存款有较大幅度下降;
②在多家银行开户(公司开户数明显超过其经营需要);
③对短期贷款依赖较多,要求贷款展期;
④还款来源没有落实或还款资金为非销售回款;
⑤贷款超过了借款人的合理支付能力;
⑥借款人有抽逃资金的现象,并寻求贷款;
⑦借款人在资金回笼后,在还款期限未到的情况下挪作他用,增加贷款风险。
第二节 担保管理
(一) 保证人管理
(1)审查保证人的资格
(2)分析保证人的保证实力
(3)了解保证人的保证意愿
(二) 抵(质)压品管理
以抵(质)押品设定担保的,银行要加强对抵押物和质押凭证的监控和管理。主要有以下一些检查内容:
①抵押品价值的变化情况;
②抵押品是否被妥善保管;
③抵押品有否被变卖出售或部分被变卖出售的行为;
④抵押品保险到期后有没有及时续投保险;
⑤抵押品有否被转移至不利于银行监控的地方。
(三) 担保的补充机制
l.追加担保品,确保抵押权益
银行如果在贷后检查中发现借款人提供的抵押品或质押物的抵押权益尚未落实,或担保品的价值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或市场滞销而降低,由此造成超额押值不充分,或保证人保证资格或能力发生不利变化,可以要求借款人落实抵押权益或追加担保品。
2.追加保证人
对由第三方提供担保的保证贷款,如果借款人未按时还本付息,就应由保证人为其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倘若保证人的担保资格或担保能力发生不利变化,其自身的财务状况恶化;或由于借款人要求贷款展期造成贷款风险增大或由于贷款逾期,银行加收罚息而导致借款人债务负担加重,而原保证人又不同意增加保证额度;或抵(质)押物出现不利变化;银行应要求借款人追加新的保证人。
第三节 风险预警
(四) 风险预警程序
风险预警是各种工具和各种处理机制的组合结果,无论是否依托于动态化、系统化、精确化的风险预警系统,都应当逐级、依次完成以下程序。
1.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2.风险分析
3.风险处置
风险处置是指在风险警报的基础上,为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商业银行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4.后评价
风险预警的后评价是指经过风险预警及风险处置过程后,对风险预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以发现风险预警中存在的问题(如虚警或漏警),深入分析原因,并对预警系统和风险管理行为进行修正或调整,因此对于预警系统的完善十分重要。
(五) 风险预警方法
1.黑色预警法
这种预警方法不引进警兆自变量,只考察警兆指标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即循环波动特征。
2.蓝色预警法
这种预警方法侧重定量分析,根据风险征兆等级预报整体风险的严重程度,具体分为两种模式:
①指数预警法,即利用警兆指标合成的风险指数进行预警。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是扩散指数,是指全部警兆指数中个数处于上升的警兆指数所占比重。当这一指数大于0.5时,表示警兆指标中有半数处于上升,即风险正在上升;如果小于0.5,则表示半数以上警兆指数下降,即风险正在下降。
②统计预警法,是对警兆与警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确定其先导长度和先导强度,再根据警兆变动情况,确定各警兆的警级,结合警兆的重要性进行警级综合,最后预报警度。
3.红色预警法
该方法重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其流程是:首先对影响警素变动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其次进行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最后结合风险分析专家的直觉和经验进行预警。
(六)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1.有关财务状况的预警信号
2.有关经营者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