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俊峰:中银手机取现将拓展至没有网点覆盖的县域
发布时间:2014-01-13 15:08
在线咨询
重要提醒:本网站所发布内容为转载资讯,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内容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凡私自告知添加联系方式、保证无条件入职、收取各种费用等信息,请保持高度警惕,防止上当受骗造成各种损失。
董俊峰:中银手机取现将拓展至没有网点覆盖的县域
2014年1月11日,由和讯网和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SEEC)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财经风云榜暨“银行业高峰论坛”在北京中国大饭店盛大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直面??银行布局互联网金融”。和讯银行对会议全程进行图文报道。
中行电子银行部助理总经理董俊峰在圆桌论坛中表示,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金融行业的格局变化非常大,中国银行电子银行欢是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广大客户,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在产品创新方面,重点突出在跨境和移动两方面;同时,在移动方面,中国银行也做了微信银行,在微银行上做了适合微信应用场景的轻量级产品和提高互动体验的多媒体界面。去年中行也打造了一个“手机取现”服务。别看听起来这名字挺直白的,其实立意很大,主要是想拓展中行网点没有覆盖的广大的县域以下经济,我们想利用手机便利支付来为广大的unbanked(没有银行账户)农民提供基于手机号的汇款服务服务,这也是中行尽社会责任、做最好银行的一个体现。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董俊峰:特别荣幸有机会跟大家交流。也感谢和讯网给我们这个机会。过去一年里,确实金融行业的格局变化非常大,很多人说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元年。也有很多人说2013年中国的银行业开始颤抖。我曾经写过几篇文章来论述银行在这样的格局下应该怎么办,或者说银行应该向互联网学些什么。
主持人第一个命题是讨论我们去年完成了什么作业。我想有两点向大家报告。
第一,中国银行电子银行还是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广大客户,承担社会责任。去年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创造的金融交易额是106万亿,相当于中国GDP的2倍多。我们现在服务的个人网银客户超过1.1亿,服务的手机银行客户超过5500万,服务的企业网上银行用户超过220万。我们通过电子银行这个最大的交易渠道向公众提供稳定的银行服务。当然,我们的服务体验还有待于改进。
第二,我们过去一年的产品创新突出在跨境和移动这两个方面。中国银行有100年的历史,我们最大的招牌和亮点就是国际化。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界在全球布局最广、布点最早、平台最多元化的一家金融集团,现在在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600多个机构。中银集团有近30万员工,有约1万人在境外分行或附属公司提供服务。我们的网上银行跨境服务,在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在提供人民币跨境线上结算方面是走在前列的,无论是服务的地域,还是市场份额。
同时,我们在向驻在国海外本地居民提供多语言的电子银行服务,包括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我们在支持大型国企和民企走出去的过程中,提供完善的的全球现金管理服务。
在移动方面,我们同样不能“免俗”,也做了微信银行,在微银行上做了适合微信应用场景的轻量级产品和提高互动体验的多媒体界面。去年中行也打造了一个“手机取现”服务。别看听起来这名字挺直白的,其实立意很大,主要是想拓展中行网点没有覆盖的广大的县域以下经济,我们想利用手机便利支付来为广大的unbanked(没有银行账户)农民提供基于手机号的汇款服务服务,这也是中行尽社会责任、做最好银行的一个体现。
张曦元:我想问董总一个问题,最近网上发了一个很大的照片就是百度百发公然挑衅,易拉宝做的非常刺激,说是向左走去银行,收益0.35%。向右走,你可以拿到预期收益8%以上。面临这样的挑衅,您怎么看?您觉得受到挑战了吗?
董俊峰:我可能神经比较迟钝,我似乎没有觉得那么大的威胁。就像刚才刘总讲的,银行的文化是一种债权文化,银行的经营理念相对互联网公司来说一定是稳健而相对保守的。因为银行积累大量风控的技术手段,因为银行业过去几百年成长的经历,那么多的风险事件,那么多的倒闭、站起来、再壮大、再危机、再重组。我觉得这两者不太具有可比性。
打个比方,桌子上有一个杯子,桌子上摆了一堆石头,又摆了一捧沙子。我觉得银行就像石头,互联网金融后来者就像沙子。当你先把石头码在杯子里的时候,它一定有缝隙,沙子可以沿着缝隙再往下渗透,杯子就满了。反过来呢?如果这个杯子先填入了沙子,与第一个杯子里等量的石头就放不进去了,因为体量、顺序和结构都不对啦。我觉得这是一个金融生态问题。
你刚才讲的存、贷、汇的全面冲击,其实不完全是这样,金融服务的对象应该是按照客户来分。在公司金融、金融市场和多元化经营领域,我认为互联网公司、P2P很难渗透,因为这里有很高的能力和技术门槛,有很高的资本金和流动性要求,有很强的监管壁垒。在个人金融方面,它有相当大的脱媒成分,比如信用卡的线上收单、活期存款、理财产品的销售。这种冲击就像杯子里沙子对石头缝隙的填充,我觉得并不是坏事,它是告诉银行你不应该再睡觉了,你躺着吃利差的日子已经结束了,西方很早就结束了。我觉得这个时代,对银行来说还是好时代,大家不要把银行想得太暴力,银行的利润还是来自于扎扎实实的经营,来自于服务实体经济。只是银行有那么大的体量,容易被诟病。我们网上银行一年做了106万亿,余额宝1千多亿,这是零头的零头,不可比。规模不可比,经营文化和风险偏好也不可比,只是互联网在效益和成本上有优势。在“小而美”的创新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在以极低成本的满足客户体验方面,确实比银行做得好,这一点应该认账,就是投入不一样,大家要看到他们的偏好的不同。
我并不认为别人抢了我的饭碗,我的饭碗还是端得挺稳,只是我希望这个饭里多一点豆子,吃得更香。
张曦元:董总很有想法,我还要再补一个问题。董总刚才说的确实有道理,我也搜了一下,大家可以看一下百度搜索里面关于余额宝的问题里面居于榜首的是余额宝的风险在哪儿。董总提到银行有银行的市场,互联网金融也有自己的市场,一个是石头,一个是沙子,业态同存会面临着抢入口的问题。余额宝有支付宝这样一个入口,它的用户甚至可以超过手机银行的用户,极有可能超过1个亿。除了马云在抢入口,其他人都在抢入口,包括盈利宝、现金宝。在抢入口的竞争上,董总认为银行存不存在要跟他们单刀直入或者是竞争的格局,或者说是竞争,还是共存,还是合作。
董俊峰:这个问题很好。
在互联网上,大家都知道流量为王,入口就是流量最大的访问点。电商的入口在天猫,搜索的入口在百度,娱乐的入口在腾讯,金融的入口在哪儿呢?似乎余额宝也算不上金融的入口。我跟余额宝的周晓明聊,他就说我这半年积累了4千多万客户,1千多亿的余额,挺让人羡慕的。我说确实挺让人羡慕的,因为你的客户不用面签。他们改变的不是货币基金这个产品本身,改变的是销售渠道,捆绑支付宝账户是最大的流量来源。余额宝有没有风险,人民银行的徐司长刚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如果把活期利息和投资收益相比的话,投资就是有风险的。西方在若干年前,Paypal也存在过像余额宝这样的产品,后来又湮灭了。中国还处在利率相对保护的阶段,中国的利率远远高过美国,这是从存款利率来讲。像货币基金这样的定息收益产品,它跟开放式基金或者是股票这些权益类投资产品相比,货币基金类产品在目前是有空间的。但如果是刺激经济要降息了,很可能定息收益产品收益下滑,货币基金不再有今天这么强的吸引力,这个模式就不存在了。余额宝的成功是特定时期、特定入口的成功,很难复制。不是所有基金公司都可以像天弘一样做一个余额宝出来。但是很多银行是可以做余额宝出来的。比如建信基金和建行电子银行做的,可能收益比它还高。
我想说的观点是这是一个生态,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大姑娘也好,中年妇女也好,各有各的美,只是看欣赏者的角度。
从入口来讲,金融入口看起来有两个,一个是银行的网站,就是你登录网银或者是手机银行,享受你持有这个银行银行卡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另外一种就是像搜索、电商或者微信这些社交门户,它是很大的流量入口。我觉得银行有使命把自己的产品细分以后,做适当的解构和重构,然后有机地嵌入到流量非常大的互联网刚需入口中,客户在聊天、买东西、搜索的时候顺便完成正好要完成的金融服务。做到这种境界就可以了,银行要恰好且恰如其分的在这儿等着客户,让客户觉得“哦,原来你也在这里”。我认为一家银行不与互联网生态合作,独自去打造一个排他性的金融入口不太可能,因为金融不是人在互联网上的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