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家的小贷“奇遇记”
发布时间:2014-01-13 15:16
在线咨询
重要提醒:本网站所发布内容为转载资讯,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内容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凡私自告知添加联系方式、保证无条件入职、收取各种费用等信息,请保持高度警惕,防止上当受骗造成各种损失。
投资银行家的小贷“奇遇记”
在美联储酝酿退出量化宽松QE2、欧美国家债务危机渐趋平静之际,中国经济中的“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近来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甚至表示,大陆多年来积累的信贷泡沫如果不能及时释放,很可能成为下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源头。
海通国际证券董事长林涌认为,“影子银行”代表着传统银行存贷业务以外复杂多样的金融行为。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担保公司、财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民间借贷,甚至银行发行的各种理财产品都属于影子银行的组成部分。
正因为如此,曾任投资银行高管、在资本市场一直以敢言著称的张化桥最新推出的《影子银行内幕: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广受瞩目便不足为奇。该书的英文版在海外引发极大关注,一出版即登上亚马逊金融及银行类畅销书第一名,更获得《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Wall Street Journal)、《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彭博资讯(Bloomberg)、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全球知名媒体争相采访报道。
被著名金融杂志《亚洲货币》(Asiamoney)誉为“最佳中国分析师”的张化桥,在全球性投行瑞士银行(UBS)工作了11年,曾任瑞银中国研究部主管、投行部中国区副总经理,以及亚洲房地产部主管等职。1986-1989年间,他曾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计划司工作;2006-2008年间,张化桥在香港上市的地产公司深圳控股(0604,HK)担任首席运营官。
2011年6月,张化桥从光鲜亮丽的外资投行跳进不为人知的国内小额贷款业:出任广州万穗小贷公司董事长,并被中国小贷行业协会授予2012年“小额信贷年度人物”。
和张化桥之前出版的两本中文畅销书:《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和《避开股市的地雷》相比,《影子银行内幕》记录了他在“影子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亲身经历,其内容更贴近真实的市场环境,因而更“接地气”。
加入万穗小贷之初,张化桥对小额贷款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他的抱负决不是仅仅只做一家小贷公司董事长,而是希望投资多家小额贷款公司并形成一个控股集团,用控股公司的海外上市解决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问题。
但是,想象和现实存在很大的差距。进入实务操作后,张化桥马上发现在中国做事非常不容易—无论是变更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开设分支机构、改变股东架构还是取得税收优惠,都需要经常游说监管部门、公关地方政府金融办。在他看来,过度监管就是最大的内耗。
由于小额贷款行业被银监会视为人民银行的“私生子”,因此设置了各种规定阻碍其发展成长:比如不允许小贷公司留存未分配利润,只允许小贷公司从银行借款,而且借款额不能超过注册资本的50%,不准吸收存款或从银行间市场等其他渠道借款。
上述规定导致小贷公司的融资成本过高:一方面,通过银行融资期限短,半年期的贷款除去申请和还款等手续,有效使用时间仅有5个月;另一方面,宏观政策下的放贷紧缩会直接制约小贷公司的资金来源,一些小贷公司为了偿还银行到期贷款,经常需要寻找过桥资金。
由于同业拆借的期限过短,导致融资成本更高。小贷公司向股东定向借款和同业拆借融资的利率为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上浮30%,大大提高了小贷公司的融资成本。
尽管和招商银行(600036,股吧)、民生银行(600016,股吧)的高层都有直接联系,张化桥还是未能让万穗小贷公司成为商业银行的贷款中介。由于银监会的种种限制,万穗小贷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华润信托、西安信托的合作尝试也胎死腹中。
即便如此,张化桥仍不死心:他在担任万穗小贷董事长的同时,还出任香港上市公司民生国际(0938,HK)的首席执行官,希望帮助民生国际收购整合万穗和其他国内优秀的小贷公司。此外,张化桥在中国金融国际投资(0721,HK)也拥有股份。前深圳发展银行副行长刘宝瑞担任中国金融国际的执行董事与行政总裁,该公司以在内地合营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和财务咨询服务为主要业务。
然而,国内模糊的规定和随意复杂的管理使张化桥无所适从,他想把外资引入国内小贷行业的希望破灭。此后,张化桥和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还探讨了成立合资小贷评级公司的可能性,但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也最终未果。
2012年8月,在移交了万穗小贷的日产管理工作之后,张化桥谢绝了投行和对冲基金的邀请,担任了5家上市公司的非执行董事,以及2家拟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同时,他也向一些上市公司提供财务顾问和跨境咨询服务。
张化桥屡战屡败的经历证明,国内小贷行业在现有政策法规的限制下,很难有大的发展机会。在“逼良为娼”的商业环境中,合法执业的成果远不如游走在灰色地带、违法经营来的大。无论是对于监管部门的政策制定者,还是众多小贷行业和“影子银行”的从业者来说,这位资深银行家的小贷“奇遇记”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