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监管局廖岷:构建信用贷款全链条破解小微融资难
发布时间:2014-01-25 11:13
在线咨询
重要提醒:本网站所发布内容为转载资讯,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内容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凡私自告知添加联系方式、保证无条件入职、收取各种费用等信息,请保持高度警惕,防止上当受骗造成各种损失。
“科技型和现代服务业小微企业融资目前正面临困境,纯信用贷款的发放,除了银行自身经营方式的转变,还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日前,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廖岷在上海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如是表示。
廖岷建议,通过建立完善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创新风险分散机制、建立公共型存款配比制度等6项机制来破解小微融资难题。
“目前的信用保险(放心保)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更多应该由市场主体分担风险,财政增加向两类企业补贴信用保险的保费。” 廖岷建议,同时由监管部门牵头建立小微企业违约率和损失率数据库,为市场定价提供依据。等到条件成熟后,再推出以信用贷款为基础的衍生品,构建从信用贷款到信用保险以及信用衍生品的产品全链条,进一步分散相关风险。这也意味着上海将首创信用贷款产品全链条。
廖岷认为,与抵(质)押贷款相比,信用贷款最适合科技型企业的“轻资产”属性。“支持商业银行发展科技型小企业信用贷款,就要构建信用风险产品完整链条。建立健全信用保险机制,吸引保险公司、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为信用贷款提供保险,由更多市场主体分担风险。”
他同时建议,完善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财政补贴方案可改为向两类企业的信用贷款倾斜,同时,提高信用贷款的损失补偿比例、扩大补偿范围,并提高在财政奖励考核中加入信用贷款占比指标。
廖岷称,目前的信用增级机制也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应改变现有对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主要考核不良率的做法,更加关注实际担保小微企业贷款的户数和金额。他认为,借鉴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模式,整合针对小微企业的各类政府专项资金或基金,并接受各方(包括参加银行、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受益企业等)资助,建立统一管理的小微企业信保基金,并能常年维持一定的担保规模是比较好的做法。“信保基金是根据银行的管理水平和信贷支持程度,动态调整对各行的担保成数,形成科学的考核机制,为缺少担保的小微企业提供信用增级。”
在发言中,廖岷也特别建议上海市政府建立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公共性存款配比机制,统一规范财政资金账户归集管理,引导信贷投向企业创新。“我们的政府应该建立一套类似美国《社会再投资法案》的评估指标体系,并统一规范区级财政资金账户归集管理,再根据商业银行对区域的贡献度,配比公共性存款。在评估指标中,可加大两类企业信用贷款的得分权重。”这也意味着,改变存款招标模式,由“报价高者得”改为“贡献高者得”,通过调整指标和权重,影响信贷行为。
事实上,上海松江等部分区县目前已试点了这种方法,2013年,上海市级财政资金也将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的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为此,廖岷建议,可以扩大范围,并进一步加大科技型小企业信用贷款的得分权重。
此外,他还提及,市级层面应当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借鉴上海自贸区的经验,运用信息公示和共享等手段,将全市企业登记备案、年度报告、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及相关的抵质押情况等,通过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系统予以公示。
据了解,对此,上海银监局也做了相关铺垫工作。上海银监局相关人士介绍,为了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国内首个有关小微企业信贷产品的信息查询平台“上海银行业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信息查询平台”也已正式上线超过一年。目前,这一平台基本可以满足各行业小微企业关于信贷产品的信息需求。企业可以有选择性地针对产品向银行在线咨询,银行根据小微企业上传的信息,委派客户经理主动与企业联系,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供金融服务。
“搭建一个透明的信息平台只是第一步,市场更希望这个平台能承担交易的功能,而这将是一个全新的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交易市场。”一位分管小额贷款业务的相关政府部门人士对记者坦言,目前小微企业贷款难真正的问题主要聚集于过高的风险和不对等的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