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的发展与监管
发布时间:2014-02-22 09:20
在线咨询
重要提醒:本网站所发布内容为转载资讯,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内容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凡私自告知添加联系方式、保证无条件入职、收取各种费用等信息,请保持高度警惕,防止上当受骗造成各种损失。
未来格局:客观存在,如影随形
首先,利率市场化的推动作用为影子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现在金融机构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安排—利率市场化,其改变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反过来说,“危”中见“机”的空间也是非常巨大的,利率成为全社会资产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将倒逼商业银行更加关注资金和资本市场,形成多样化、差异化的竞争格局。商业银行传统的优势在于信贷业务,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在于打开三方面巨大的空间—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汇率浮动化、促进资本流动化。如果仅仅考虑利率、汇率放开,利率汇率衍生品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生存空间。可以预见,基于利率市场化的汇率、人民币跨境、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持续深化,特别是资金市场、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将会促进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加快创新步伐。
其次,影子银行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潜在需求。随着中国制造(产品贸易)、中国货币(人民币跨境使用)、中国服务(服务贸易)三条渠道走向世界,中国金融机构除了关注传统的制造业、贸易、政府投资平台以外,以其全球的视野更加关注金融同业,在TPP条件下进行产品、贸易和金融服务。利率市场化会直接导致客户市场套利的存在,会形成利率双轨和利差级差,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级差会越多,每一个级差的利差会越小,这样会细分金融创新市场,从而为商业银行以及影子银行的存在创造条件。
再次,科学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作用日益明显。技术对商业银行体系会产生决定性的冲击作用,直接的后果导致金融行为偏离现有的监管框架。如最近的“比特币”风波,说明技术的演进特别是信息通信技术的更新,不但可以造就“影子银行”,还会造就“影子金融”。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为影子银行造就较大的生存空间。未来社会,银行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成为可能。同时,移动网络更加发达,智能手机成为人们沟通、生活娱乐和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使得银行和金融机构可以“建”在手机里。此外,未来社会还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使银行借助于微薄、微信这些社交平台提供金融服务。总的来说,借助现代技术,影子银行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像影子一样无处不在,或有或无地游离在监管政策之外。
最后,影子银行的发展也是高净值客户与普惠类客户的种类繁多的巨大需求。改革开放30多年,随着我国从贸易大国、制造业大国、经济大国的不断转变,中产阶层的人数不断增加,高净值客户的需求日益复杂,在金融市场高度流动性的前提下,中国高净值客户的资产配置、资金流动已经遍及全球。高净值客户的避险、避税、财富增值、全球配置、财富传承、跨境汇兑等潜在的金融需求将日益增长。而且受客户信息、交易信息、账户信息等消费者行为作用,金融服务方案、资产管理产品,会超出监管区域和能力范围。另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态势突出,老、少、边、远地区金融供给严重不足,金融普惠的使命任重道远。金融服务要延伸到这些区域,需要创新的思路和方式,更需要监管的政策倾斜和支撑。不管是市场准入、服务规范和安保、机具要求,以及抵质押品的种类和形态,均应和大中企业以及城市居民有较大的差异。只有正规机构和服务渗透的深度和广度增加,监管的制度供给增加,这些边远地区的非法集资、高利贷等影响银行的现象才能会减少。可以说,只要存在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影子银行就有存在的空间。
从目前经济、技术的发展趋势看,受以上四个因素的推动,影子银行将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而客观存在。即使监管制度供给增加,由于监管制度供给与经济和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突出矛盾,以及监管效能与监管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影子银行将在未来较长的历史阶段持续存在。中国金融市场深化的后期,空间有可能减少,但总量依然会增加……(全文请阅读《中国金融》印刷版2014年第04期)
作者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李麟系战略部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