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考试真题-申论
银行考试网(www.yinhangzhaopin.com/yhks/)温馨提示:凡告知“加qq联系、无需任何条件、工作地点不限”,收取服装费、押金、报名费等各种费用的信息均有欺诈嫌疑,请保持警惕。
给定材料:
1.2017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金融素养是根植于消费者内在认知的综合性概念,包含知识、态度、行为和技能等维度,通过财务规划、储蓄、银行卡管理等日常金融活动外化为具体的行为:《报告》称,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平均得分为63.71,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有待提升且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调查显示,东部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城镇居民金融素养高于农村居民消费者收入与金融素养在95%的水平以上显著正相关。
金融不能脱离消费者。“评价行业发展成熟不成熟、规范不规范,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看这个行业的终端消费者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S指出,如果消费者的预期是合理的,同时预期基本上能够得到保障,并且这种保障又是可预期的话,这个行业的发展基本上是规范的,是富有成长性的。
2.2005年,联合国首次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普惠金融是让每一个有金融需求的人,都能以合适的价格,享受到及时的、有尊严的、方便的、高质量的金融服务。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下共同翻译了《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蓝皮书,首次引入“普惠金融体系这一概念。2016年6月,国务院正式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其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得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概念最早源于“人人平等”理念,是针对“金融排斥”而提出的。“金融排斥”是指将特定群体如低收入者、小微企业等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这类群体多数是金融素养相对较低,损失承受能力相对有限的人群专家表示,千千万万的小微企业、个体用户虽然小而分散,但是聚集起来却规模巨大他们是毛细血管,他们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主体。海量碎片化的需求,也是普惠金融的需求,如何给每个人提供公平、充分发展的机会,以满足他们对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已成为中国最核心的挑战。
3.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给“金融排斥”群体提供了包容性发展的机会,但消费者金融素养的缺乏阻碍了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某政策性银行相关负责人G表示,“目前发展普惠金融最突出的挑战是人民群众投资意愿增强和金融素养不足的反差。”
六年前,朋友介绍已退休的张女士购买一种叫“优耐克”的原始股,称几个月后股票上市就可以赚大钱张女士将卖房的近2万元都买了这只股,可至今仍没有上市,但每年都有人通过各种方式通知其缴纳“管理费”,张女土这才知道落人了金融诈骗的圈套。业内人士Z评论说,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中老年人已成为金融资产的主要持有人和金融消费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防范金融诈骗意识相对薄弱,金融知识也比较匮乏,他们特别容易成为被诈骗的对象。
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儿童,缺乏相应的金融消费知识和防范意识,使得农村近年来成为金融诈骗高发区域。作为底层信贷员的X,人行后很快发现农村金融过于依赖线下风控,信贷员一手调研的资料几乎决定了能否放款,大有漏洞可钻。X以2000元现金作为交换,借用当地农民证件并要求对方配合拍照,建立全套资料,农民自动送上门。大多数农民觉得用下身份证,拍几张照片,对他没什么影,而X却在其中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他们办理新的银行卡,一个月就贷出20多万,放进了自己的腰包。Y是一家金融公司的风控调查员,公司派他对一个贷款逾期率很高的地区进行暗访,暗访的情况让Y难以置信:很多登记的地址查无此地:有的地址找到了,可是没有这个人:有的好不容易找到人,对方却不知自己办了卡、货了款。案发后查实,业务员骗贷金额总计超过千万元,大部分资金无法追回,成为永久坏账,公司口碑也因此一落千丈。
D公司主要从事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其服务的边远地区有两个特色产业,但很多农民不懂种养殖技术,没有充足资金,对金融机构也普遍不信任,更不敢贷款投资产业。D公司与当地政府、村委会主任、服务站站长建立沟通联系机制,通过定期开展金融知识普及、货款、。
产品引导、种养殖技术培训等,使当地农民的种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理财意识和能力也明显提高。手里有闲钱的农户多了,到D公司借货投资产业的人也因此增多。数据显示,D公司在当地同类行业中处于领先优,贷款余额5亿元,2.5万客户全部为农民,每个县客户均超5000户,单笔贷款金额在几千元到5万元,而且贷款逾期率始终控制在0.5%以内,真正做到了小额分散、普惠金融。公司负责人表示,提升农户的意愿和能力,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甚至一百米的最基层,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4.防止发全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信货市场创新和复杂性的增加使人们越来越难了解金融产品,而人们常高估自己,做出不合适的信贷决策。某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美国次货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过度,大量不该获得贷款的人获得了信贷以及配套的保险服务、证券化产品,把不合适的产品卖给不适当的人表面服务水平提高了,但实际上这种金融服务缺失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而消费者由于金融素养不足,也不清楚自己能承担多少风险,结果不仅消费者损失惨重,金融机构也难以幸免,金融行业乃至国家经济都受到重创。
5.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普及、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转变及校园消费金融实际需求的扩大,许多金融平台、民间小额信贷公司乘虚而入,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贷款业务。由于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金融素养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与法律维权意识较弱,一些不法分子和机构将高利贷、金融诈骗等“黑手”伸向大学生群体。据据C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涉“校园货”违法犯罪主要有“电信诈骗”“敲诈勒索”“寻衅滋事”“暴力讨债”等行为,此类案件给涉案学生心理、精神造成了极大伤害。教育界专家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青少年的财商教育相对潜后,影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由清华大学发起的《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也显示,近七年大学生认为财富管理技能的作用大,但风险意识与专业化培训匮乏。财商素养普遍不高。专家呼吁,中国青少年的理财、投资、财富观念、财务风险意识等,驱须专业教育和引导。《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研究报告中提出一项新兴素养一一“财商素养”。财商与智商、情商一同统并称为现代人生存与发展必备的“三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ISA)测试中将15岁孩子的财经素养测试列入其中,因为他们认为青少年的财经素养能力将在未来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6.近年来,世界各国正逐渐将国民金融教育作为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支撑。美国2002年建立了金融教育办公室,负责全国金融教育工作。2003年颁布《金融扫盲与教育促进条例》,提出将金融消费者教育纳人国家法案。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发布的报告显示,在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下,K-12(即幼儿园至高中)金融教育模式推行有力,在增强学生的金融知识水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近年来,英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投资者教育并取得明显成效,次货危机后,英国财政部和金融服务局(FSA)开始重视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全面开展投资者教育,FSA将教育目标定为“使国民受到更有效的教育,得到更有益的信息,更加具有自信,能够对他们的金融活动负更大的责任,在金融市场上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为推行“投资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教育部将理财教育内容写入教育大纲,财政部和FSA根据对消费者群体的理财能力状况的调查结果,针对学生、年轻成人、新父母、职场雇员、老年人等采取不同层次的教育和培训。教育方式方法包括派发宣传画册、设立专门的投资者网站和咨询服务热线、开设培训班和见面会,组织相关能力等级和资格考试、开展模拟投资大赛等。据统计,每年用于投资者教育的支出比例高达FSA总预算的7%。巴西国家金融教育委员会批准了学校金融教育指导方针,在高中试行金融教育的跨学科方法,要求金融教学要促进现有各课程之间的对话与融合。世界银行集团在巴西进行了有效性评估,得出两个结论:采用合理方式并较长时间在校园教授金融知识,可有效提高学生的金融素养,校园金融教育课对学生及其家庭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俄罗斯2011年起实施了一项为期5年,预算为1.13亿美金的金融教育国家工程。这一金融扫盲项目针对低收入和社会弱势群体以及年轻人,最终目标是提高公民的金融素养,推动公民审慎的财务行为,并对个人财务状况采取负责任的态度,为保障项目有效推进,该项目在机构间项目委员会的监督与协调下,由财政部实施,中央银行、教育部、经济发展部与消费者保护机构均有代表参与,同时成立国际专家委员会,负责提供高层次的专家支持。
7.近年来,我国在开展消费者金融教育方面也做出了有益尝试。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研究制定了《中国金融教育国家战略》,明确了我国金融教育的治理机制、工作目标及实施措施。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金融知识普及长效机制,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及相关社会组织要加强研究,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推动金融消费者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教育部要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国民金融素养”。在中国银监会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的指导下,由S市银监局、市慈善基金会、市主流媒体主办,某商业银行资助,“银发理财乐享生活”中老年人防范金融风险教育项目于日前在S市启动。项目针对中老年人注重财富保值增值,偏好安全投资,对金融知识的吸收能力弱等特点,采用案例教学和文艺演出两种形式对3万名中老年人进行免费培训。通过“民间借贷”“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进行诈骗”等案例,介绍了现代金融诈骗的特点,讲解防范措施,同时提醒居民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大家纷纷表示“案件现场”的模拟鲜活易懂,提高了对金融风险的认识,提升了自我保护能力。
某国有商业银行B市分行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2016年,该行在同行业中率先启动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品牌”建设工作,高频率开展宣教活动,在150家网点建立金融消费者区,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品牌融合于网点的厅堂文化。此外,该行还率先投产外部欺诈系统公益版供个人客户免费查询汇款账户是否可疑。据介绍,目前公益版下载量超600万次,2017年前三季度已成功防范电信诈80余起,某支行营业厅还与周边的聋哑学校建立长期帮扶关系,定期上门为学校提供金融教育和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也积极推动将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各级分支机构协同金融,教育行政管理有关部门,开展涵盖初等、中等、高等直至成人教育的系列金融教育试点工作。从2013年起,中国人民银行每年9月都组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总行要求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的知识水平、知识需求和行为特点,设计差差异性金融知识普及方案多种途径普及金融知识,积极运用微博、微信、官方网站及线下活动等方式,推动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有效覆盖各类金融消费者。2017年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期间,人民银行总行组织了“金融知识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等活动,各级分支机构组织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机构,选择校园、农村、社区、机关、军营、工厂、商场和市场等各类场所,开展层次鲜明,极具特色的教育活动。
8.说到金融,很多人想到的是“行情”“收益”“风险”等看似没有太多温度的词语,“情怀”二字似乎永远都与金融难以产生联系其实在商业时代,人们更不应该羞于谈情怀。有人倡导“真正的情怀不是理想主义者的漫话空谈,也不是远离商业利益,而是实物主义者的拼博奋斗”。所以说,金融并不是情怀的对立面。相反,金融为情怀创造了现实条件,情怀则为金融实践者提供了脚踏实地的意义。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任何时代、任何行业都抛不开“情怀”。
近年来M金融服务集团也开展了很多金融教育实践。集团董事长P女士在题为《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的演讲中提到,M集团一直和小伙伴在做“小确幸”的普金融。普惠金融,做的就是小但能给人带来幸福的事。P女士认为,互联网金融能通过降低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触达率等方式,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支持和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是我们的承诺,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P女土还引用了扎克伯格给他的孩子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我们希望孩子在一个疾病减少贫困消除、社会平等且能发挥人类潜能的世界中成长。”因此要用平等和普惠的金融实现这个愿望。“金融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游戏,不是贪婪的血腥机器,金融应该是有温度和情怀的。
作答要求
(一)结合给定资料1-5,分析指出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有哪些现实意义
要求:准确、全面、层次分明,字数不超过350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各国的实践与探案,总结提炼做好消费者金融教育工作的经验。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注重实效、层次分明,字数不超过350字。
(三)给定资料8中提到“金融应该是有温度和情怀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3)总字数为10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