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钱景”如何?
发布时间:2014-02-24 09:36
在线咨询
重要提醒:本网站所发布内容为转载资讯,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内容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凡私自告知添加联系方式、保证无条件入职、收取各种费用等信息,请保持高度警惕,防止上当受骗造成各种损失。
民间资本“银行梦”的前景愈发明朗。
近期,多方消息称监管部门有望于全国两会召开前后发放民营银行牌照,首批试点3~5家,金融改革相关区域上海自贸试验区、广东深圳、浙江温州等地有望率先摘牌,而这与此前银监会前副主席蔡鄂生在公开场合的表态“第一批民营银行牌照有望在3月份前发放”不谋而合。
牌照的发放无疑是对民营银行的“正名”,但这是否意味着民间资本可在银行业大展拳脚了?
此“银行”非彼“银行”
资料显示,自2013年7月金融“国十条”颁布后,民营企业掀起了申办银行的热潮。截至今年1月22日,有94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得预核准。苏宁、复星集团、美的等多家民营企业均曾公开表示已递交申请。
然而,与民营企业的热情不同,业内人士对此颇为冷静。“此"银行"非彼"银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和兴业银行(601166,股吧)首席经济学家、市场研究总监鲁政委一致强调。
民营资本紧盯银行这块“蛋糕”多出于两大目的。据尹中立介绍,一是民营银行开闸打开了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渠道。一直以来,融资成本高企等因素束缚了民间企业发展的脚步,不少民间资本主希望通过进入金融领域打通资金链条,解决融资困扰。二是民营企业期望获得银行业务资质,整合实体产业与金融资本,实现整个产业链条资金运转,甚至期待“企业+钱庄”模式。
但现实是,上述目的多数无法实现。“银行是在极其严谨复杂的规范下运行的,我是银行大股东,就拥有完全资金调配权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尹中立直言。(下转A2版)
(上接A1版)
鲁政委也指出,即将获批的民营银行,都不是全牌照银行,业务范围、地域会通过审批、报备等手段进行控制。
当下,民营资本以为“人人都能做银行”的想法是行不通的。这样的时代若真正来临,按照过去经验,新银行平均需要经历3~5年的亏损,届时净资产大幅缩水显然不符合民间资本加入银行队伍的初衷。因此,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决非是想象般的“易事”。
“浑水”不好蹚
事实上,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中国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充分。“中国还缺银行吗?”尹中立反问道,“民营股权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也有上万家,谈不上蓝海。”
鲁政委也称,未来银行会越来越难做,充分竞争后,银行业利润前景很难预料。尹中立甚至建议,与其花费精力和资本进行民营银行申请,不如用资金去二级市场购买银行股。
不过,难做并不意味着不能做,用鲁政委的话说,一定要充分筹划,选好方向,精耕细作。
鲁政委认为,民营资本做银行一定要结合自身用户群体,发挥现有供应链平台,并运用自身贴近实体经济的经验,为目标客户做好供应链金融、小额贷款、第三方支付等行业“准定制”服务,千万不要盲目追求摊子铺开、铺大。
另外,鲁政委补充道,刚涉足银行业的民营资本,一定要提前做好相关人才准备,建议启用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并建立一套规范的公司机制,民营实体企业的家族管理方式是绝对不可取的。